第九十二章 三易-《亮宝》
第(2/3)页
我迟愣了片刻,再次尴尬的笑了笑摇了摇头。
“不知道也不能怪你,很多人都不知道。这三本书分别是《周易》,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。”
我听罢皱了皱眉头,他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,这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还有唐代的《推背图》早就已经失传了。
《连山易》,又称《连山》。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易书,其经卦皆八,其别皆六十有四。历来学界以为,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,如山之连绵,故名连山。
《归藏易》,又称《归藏》,相传为皇帝所著。《归藏》,在传统意义上认为是商代的《易经》,魏晋以后已经失传。《商易》以坤为首卦,故名为归藏。
《周礼?春官》曰:“太卜掌三易之法,一曰连山,二曰归藏,三曰周易。其经卦皆八,其别皆六十有四。”意思是说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,但都是由八个经卦重叠出的六十四个别卦组成的。相传黄帝作《归藏易》,有四千三百言。宋代家铉翁称:“归藏之书作于黄帝。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,乃中天归藏易也。”。
一说《归藏》在汉朝已佚,因为《汉书?艺文志》中没有著录,《隋书?经籍志》亦曰:“《归藏》汉初已亡,晋《中经》有之,唯载卜筮,不似圣人之旨。”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《归藏》未失,“《连山》藏于兰台,《归藏》藏于太卜,见桓谭《新论正经》,则后汉时《连山》《归藏》犹存,未可以《艺文志》不列其目而疑之。”清人朱彝尊云:“《归藏》隋时尚存,至宋犹有《初经》、《齐母》、《本蓍》三篇,其见于传注所引者。”
一九九三年三月,湖北江陵王家台十五号秦代墓穴中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《归藏》,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,重启研究《归藏》的热潮。有人认为“秦简《易占》不仅是《归藏》,更准确一点,应当是《归藏》易中的《郑母经》”
今仅存《初经》、《六十四卦》、《十二辟卦》、《齐母经》、《郑母经》、《本蓍篇》、《启筮》等七篇。
讲解完这古代的《三易》和其来由,万花筒又讲述起了这《象辞》。
《象辞》又称为《周易象辞》。在周朝时,流传的“三易”即夏代《彖辞易》(连山易),商代《象辞易》(归藏易)与周代《文王易》。而最后流传到我们现在的三易只有这已经残损多半的《文王易》,也就是周易了。而这《象辞易》在后来的记载之中改名为《坤乾易》,盐饮食因为《归藏易》以坤为首卦。《周易》的正文是周文王姬昌所著。他引用了《连山易》与《归藏易》为佐证,冠名为“彖曰和象曰”。而这种格局在周代广为流行,既显示了周文王姬昌尊重古人前贤之著作,又开创了“引经据典”的先河。
第(2/3)页